您好!歡迎來到吉林市四葉草心里咨詢室!收藏網站了解更多最新資訊 | 站點地圖
心理咨詢熱線:
15688915891
美國《精神分析師的倫理原則和標準》已被多次修訂,反映了倫理標準的完善和提高。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制訂的2007年版倫理原則和標準如下。
1職業能力
1.1精神分析師應經過專業訓練,具備專業能力,勝任本職工作。
1.2精神分析師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并使其更好地運用于精神分析以及包括精神藥理學的心理治療領域在內的專業咨詢。
1.3精神分析師應盡量避免在公共演講中發表超出其能力范圍的言論。
1.4對于由于分析能力而給患者帶來的傷害,精神分析師應盡可能地改進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患者。
2尊重他人,不歧視
2.1精神分析師在工作中應盡量避免受到由于年齡、殘疾、民族、種族、性別、宗教、性取向或社會經濟地位等所帶來的偏見影響。
2.2精神分析師應拒絕執行和年齡、殘疾、民族、種族、性別、宗教、性取向或社會經濟地位有關的歧視性政策。
3關系和知情同意
3.1在慎重選擇下的精神分析治療應在精神分析師與患者或其父母或監護人充分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
3.2精神分析師從與弱勢患者、學生和被督導方移情關系的力量中得到好處或者從現在或以前的患者那里得到利益是不道德的。從現在或以前的患者的父母和監護人那里取得利益和好處同樣是不道德的。
3.3精神分析師利用他(她)本人在精神分析中的權力、職業優勢或和患者、其父母或是監護人的特殊關系在治療中強迫或者控制他人是不道德的。
3.4要特別注意在轉診過程中避免與其他患者和同事發生利益沖突,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包括性伴侶以及具有其他特殊關系的個人之間的關系應仔細辨別,一旦泄露或公開這樣的關系,會給患者家庭關系帶來不利影響。
3.5治療合同中所有合理的部分都應該在咨詢的初期與患者進行討論。精神分析的關于失約的付費原則應提前講清楚。關于第三方付費原則的也應提前討論并經過患者的同意。如果患者尚未成年,這些就需要先與患者家長或監護人討論,隨著未成年患者年齡的增長以及自主能力的提高,相關問題也應同未成年患者本人討論,并征得其同意。
3.6治療費用降低并不意味著精神分析師在治療過程中倫理責任的縮減。
3.7精神分析師不應在未與患者或其監護人對有關情況適當地做解釋和討論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斷治療,應考慮咨詢其他醫師或會診。
4保密
4.1關于患者私人的所有信息包括患者的名字和治療的真實情況都應保密。精神分析師應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盡可能地拒絕公開患者的保密信息。此外,在倫理上,對精神分析師來說即使在患者已經同意的情況下也可以拒絕因法律、社會或行政需要而公開保密信息的要求,盡管這不是必須的,但與此同時,精神分析師需要承擔一切相應的法律后果。
4.2精神分析師決不能在未經患者(如果患者未成年,指家長或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患者的保密信息透露給非臨床的第三方(如保險公司),在獲得患者(如果患者未成年,指家長或監護人)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為了索賠審查以及管理應用的目的,將保密信息提供給精神分析咨詢顧問是不違反保密原則的,但得到此信息的咨詢顧問同樣也需要遵守保密協議。支付第三方要求知道相關信息,患者或其父母以及監護人也知情同意,但精神分析師認為透露相關信息給第三方會給患者造成不良影響而不予告知的,也是合乎道德的行為。
4.3針對兒童患者,精神分析師必須尋求保護兒童患者的信息,同時讓患者或其監護人始終保持對治療過程的知情。
4.4精神分析師應特別注意保管好患者的治療記錄和其他相關文件以保護患者的隱私。在患者去世后,精神分析師可以親自銷毀這些記錄和文件。
4.5在正式的會診和督導過程中,精神分析師將患者的保密信息透露給會診醫師和督導師是不違反保密原則的。會診醫師和督導師必須遵守相應的保密原則。在尋求指導時,精神分析師應首先確保會診醫師和督導師了解和接受保密標準的條款要求。
4.6如果精神分析師在臨床學術演示或在科學和教育交流活動中使用保密的檔案材料與同行分享時,必須隱去全部可辨認的來訪者信息,或事先獲得患者知情同意,若是后者,精神分析師必須同患者本人或其父母、監護人詳細討論在學術交流中展示相關資料的目的、可能的風險、對于患者治療的益處,以及患者同意參與或者隨時撤回的權利。隨著未成年患者年齡的增長以及自主能力的提高,相關問題也應同未成年患者本人討論,并征得其同意。
4.7督導師、咨詢師、臨床與學術交流的參與者在咨詢、案例展示或學術討論中都有倫理義務保護患者的隱私。
4.8如有精神分析實習生參與臨床實習,治療前一定要首先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避免在小組中或實習生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泄露患者的信息。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人,實習生一定要得到其家長或監護人的知情同意,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及發展階段決定是否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
5信任
5.1在治療前以及治療過程中,見習精神分析師必須親自向正在接受或即將接受相關訓練(治療)的患者表明其身份,以及他們正在接受的訓練(治療)和監護。如果患者為未成年人,則必須告知其父母或監護人。如被問及,見習精神分析師必須如實告知,不得否認,其所受監督是精神分析訓練(治療)所要求的。
5.2精神分析師應坦誠地與來訪者(如其未成年,指家長或監護人)談論精神分析的優點和治療費用情況。
5.3精神分析師應避免故意使用錯誤的、虛假的或誤導性的言論來誤導患者、患者父母或其監護人以及公眾。
6不得謀取私利
6.1無論哪一方主動,精神分析師和現在或以前的患者、患者父母或監護人、患者的任何家庭成員發生性關系(包括任何形式的性行為)都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在精神分析治療中身體接觸不被認為有技術價值,如果發生身體上的接觸,此類事件無論是誰主動,精神分析師都應警惕發生誤會的可能以及未來治療過程中隨之而來的危害,同時應考慮會診。如果關系到未來治療的進程也應考慮會診。針對身體接觸可能導致不良后果的情況,精神分析師應考慮進行同行評價。
6.2精神分析師與當前或以前的患者或其父母、監護人之間發生婚姻關系是不符合職業道德的。即使沒有配偶以及有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投訴。
6.3精神分析師與患者或未成年患者的父母或監護人之間發生正當治療費用之外的經濟關系是不符合倫理道德的;通過透露患者、患者父母或其監護人的信息以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也是不道德的。
6.4無論出于何種目的,精神分析師向患者或以前的患者或其父母或監護人索要錢財,都是不道德的行為。精神分析師也不應以斂財為目的通過其他方式制造名目向其收取費用。
6.5在治療期間,如果患者或其父母或監護人想要給精神分析機構或精神分析事業提供資金饋贈,如果有必要,應告知患者或其父母或監護人,他們的隱私可能會因饋贈行為而遭到泄露。因為按照行業管理的相關規定,實施治療的精神分析師在機構討論和決定這項捐資如何使用等問題時是需要回避的,在充分告知以后,如果患者仍然希望捐款,精神分析師在倫理上有義務回避參與和這筆費用相關的任何討論和決策。
6.6如果患者或以前的患者或其父母或監護人主動給予經濟饋贈,或建立信托關系,或者成立基金會,或是其他實體,這些能給精神分析師帶來直接的好處,或有益于他的專業或學術研究工作,或者可以給精神分析師的家庭帶來好處,或者這些饋贈被放置在該精神分析師的名下來管理。即使是對于精神分析師本人或其家庭成員沒有直接的益處,精神分析師個人接受任何經濟饋贈或是處置這些饋贈也是不符合職業倫理要求的。
6.7精神分析師接受曾經的患者的房屋遺產,只要把它及時轉手捐贈給相關組織和機構,精神分析師自己或其家庭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回報,并且其也不去直接控制這一份遺產的話,這樣的遺產繼承行為是符合倫理要求的。
6.8精神分析師利用職業優勢、特殊關系或在組織機構中的強勢地位,向患者或其父母家屬或監護人或患者的直系親屬索取饋贈、資金、性服務、特殊關系或者其他實質性好處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被督導者和督導師發生性關系也是不道德的。
6.9督導候選人的選擇上應該回避配偶、利益相關者,要盡可能地保證督導和分析過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7學術責任
7.1精神分析師在利用臨床資料的時候應特別小心,要尊重患者的權利,盡可能使這些材料的使用對患者隱私和尊嚴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小化。對于未成年患者,也應充分考慮對其父母或監護人的影響。利用正在處于治療階段的患者的病史資料等材料信息時,應首先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要格外注意尊重隱私和保密,所使用的資料應隱去全部可辨認的個人信息。
7.2精神分析師公開展示或者提交給學術刊物發表的材料和數據系偽造、篡改、剽竊他人數據,而非自己在科學研究或臨床實踐中真實觀察記錄的數據,屬于學術不端,是不道德的行為。臨床資料用于展示或者學術刊物發表之前必須隱去全部可辨認的患者信息,以充分保護患者個人信息不被泄露。
7.3精神分析師應保證不偽造患者的病史資料并避免誤導同事得出錯誤的學術結論。
8保護患者利益、確保職業純潔
8.1在治療過程中,當治療工作出現很多困難或受到嚴重干擾,無論這種困難來自患者還是精神分析師,或同時來自這兩個方面,精神分析師都應及時尋求會診、咨詢和協作。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人,精神分析師與患者家長之間出現的關系不協調可能會導致精神分析師的持續的心情紛亂或者紊亂。這種情況下,也應該尋求會診、咨詢和協作。
8.2當精神分析師罹患嚴重疾病恢復期延長,使其分析能力下降,其應與同行以及相關醫師商討以確定其本人是否具有繼續開展工作的能力。
8.3來自患者或其父母或監護人,或者精神分析師尋求咨詢的同事的請求都應被得到尊重和慎重考慮。
8.4如果專業機構或學會的某個代理人正式通知精神分析師,他的治療決策或臨床路徑存在不足或缺陷,則該分析師必須與不少于兩名同行進行會診、咨詢或協商,其中一名同行可以不是精神分析師而是臨床專家,進行會診、咨詢或協商的每位成員都必須是上述給精神分析師下正式通知書的那個團體所承認的專家。如果專家會診、咨詢或協商的結果找到了通知書所稱的不足或缺陷,精神分析師一定要采取補救措施,以保護患者不受傷害并防止整個精神分析行業治療標準的下降。
8.5如果患者主動找到精神分析師,請求其討論患者本人的疾病和治療方案等相關情況,而該患者由精神分析師的其他同行負責管理和治療。在此情況下,精神分析師與該患者討論其本人的疾病和治療方案而沒有告知那位負責治療的同行是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
8.6精神分析師有直接或間接地證據證明同事對于患者的治療存在著對于患者的不當傷害或者存在損害患者福利的情況,精神分析師干涉該同事的治療活動是符合倫理的行為。
8.7如果有第三個同事證明患者的利益可以大化,那么接管原本由其他精神分析師負責治療的患者的做法是符合倫理要求的。
8.8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患者極有可能對第三方造成人身傷害,或者對社會造成危害,且這種危害迫在眉睫,精神分析師可以采取理性的和適當的措施預防這種對于第三方的傷害或者對于社會的危害的發生,并可以不履行對患者的保密義務,這是符合倫理要求的行為。同樣,如果有證據充分顯示患者有自殺傾向,也應及時采取恰當的預防措施。
8.9在未成年患者的案例中,精神分析師如果發現未成年人有嚴重的自殘或自殺念頭,精神分析師應采取適當措施。這包括通知家長或監護人,即使違反保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違反保密協議的行為應限制在低限度,以保護未成年患者。
8.10當精神分析師確信有虐待兒童事件存在時,精神分析師必須告知其父母,并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定,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當地的相關政府部門。在此情況下,應遵守保密義務,使傷害小化。然而,如果精神分析師認為報告給當地政府部門可能嚴重影響未成年患者的治療過程或者對未成年患者將造成更大的傷害時,根據本規定第九條之倫理原則,精神分析師也可以暫時不告知地方政府部門。具體情況比較復雜,涉及的法律問題較多,精神分析師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具體的處置方法。同行之間的會診、咨詢或協商總是一種有幫助的選擇。
8.11當地的精神分析師學會以及相關的組織機構有責任和義務提高每一位精神分析師的素質和能力,并啟動機密調查機制來回應倫理投訴。
9社會責任
9.1精神分析師應該充分利用所有法律和行政手段來保障患者的權利,以確?;颊叩碾[私權,確?;颊叩闹委熡涗浺约跋嚓P病史資料不會落入第三方手中。按照倫理要求,確保精神分析治療記錄和相關病史資料的隱私性。
9.2精神分析師一定要遵守法律,支持社會政策,按照倫理規范辦事,將提升患者的福祉放在首位。
9.3鼓勵精神分析師將其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精神分析事業中,即使是在沒有金錢補償的情況下,也要積極開展會診和咨詢工作,積極培養和教育年輕的專業工作人員,增強和改進大眾福利,提升精神疾病患者以及生活質量。
10正直誠信
10.1精神分析師以及實習生應熟悉《精神分析師的倫理原則和標準》,以及其他可用來指導精神分析工作的相關職業道德規范和要求。
10.2精神分析師應努力意識到個人的信仰、價值、需求和能力的局限性,并努力告誡自己“個人利益會影響自己的工作”。
10.3精神分析師應按照《精神分析師的倫理原則和標準》的要求,加強同倫理工作者的溝通與合作。不與倫理學家合作本身就是違背倫理的行為。